对于内容创业的未来路径,36氪创始人刘成城认为关键在于媒体本身能不能成为品牌,这也是打破媒体发展天花板的关键所在。
类似高晓松的“晓说”、“秦朔的朋友圈”、咪蒙、papi酱、罗振宇的“罗辑思维”等网红的专业化运作方式将成为内容的主流生产方式,同时也有像“一条”这样的主打生活短视频的互联网新媒体,不断以创新有趣的内容塑造和巩固自媒体公信力。我给出的建议是,如果企业在过去6个月内内有新一轮的增资,那么以这个为标准,有流动性折扣;第二,保护性条款减弱;三、股东套现,而非进入公司,这时候会有折扣。
传统的赞助商对于品牌权益的需求是:我要有清晰的Logo露出,我要现场有产品的露出,摆在什么位置,这个位置要醒目,然后要占据屏幕多大小的位置。事实上,从2015年开始,关于HTC裁员、卖厂的传闻已是不断,只是没有想到,它会以这样的方式收场。
“当渠道溢价和流量红利消失的时候,只有通过产品、用户跟商户连接,才会寻找出新的商业模式。我认为内容和渠道是共生的关系,具体哪个因素主导要看在具体细分市场里的博弈关系。